收录于话题
2024年12月27日,由中国互联网协会调解工作委员会、中国互联网协会未成年人网络保护与发展工作委员会、北京市忠慧律师事务所联合主办的首届《公民数字权益保护指南(2024-2025版)》发布会暨公民数字权益保护研讨会在京举办。
发布会上,中国互联网协会副理事长黄澄清、中国妇女报社知女研究院负责人富东燕、法治网研究院院长余瀛波发表致辞。他们表示,《指南》的编制涵盖了互联网、法律、妇女儿童权益保护、工商联等多部门权威机构与领域,属于典型的跨学科跨领域交叉研究成果,充分体现出互联网多元共治的法治理念。《指南》的发布标志着各个机构在保护公民数字权益的道路上迈出了里程碑式的一步,希望通过《指南》的推广落地,进一步提升全社会对数字权益保护的认识,推动形成政府、企业、社会共治的良好格局。
北京市忠慧律师事务所主任安新华对《指南》进行了详细讲解。安新华表示,《指南》的亮点之一是首次绘制出公民数字权益图谱。图谱构建了“1+10+2+5”的个人数字权益体系,全景呈现了现行法律法规所规定的18项法定个人数字权益,《指南》不仅完整梳理了各项数字权益的法律依据,还从法律专业角度对每一项权益的内涵进行了深入解读,并提出维权要点。
公民数字权益体系图
《指南》的另一大亮点是,首次通过场景呈现方式为公民提供数字权益保护应用指导。安新华介绍说,与传统的案例与法条指导方式不同,《指南》根据数字经济和社会活动,将数字权益应用场景划分为数字身份权益、数字财产权益和数字社交权益3大领域、6大场景、18类具体应用场景以及51个细分场景,并按场景描述、权益分析、风险分析和应对建议4大模块对具体场景所涉权益、侵权行为给出全面模型,还提出救济途径和防范要点。“这种权益与场景相结合的方式,极大增强了《指南》的实操性,便于公民在具体的数字活动中理解和行使自身数字权益,确保各项数字权益切实落地,从而更充分、完整地做好权益行使和维护。”安新华表示。
公民数字权益应用场景
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教授陈景善、北京市公益法律服务促进会会长王越宏分别对《指南》作出点评。他们认为,《指南》全面搜集整理了与公民数字权利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案例,对相关法律法规资料进行详细分析研究,去粗取精,将分散在各处的公民数字权利保护规定进行系统整理分析,最终形成令人耳目一新的“公民数字权益图谱”,为公民数字权益保护提供了法律基础。同时,《指南》聚焦普通公民如何依法高效维护自身数字权益,将复杂的法律维权方式高度浓缩提炼,形成了三步维权路径,并针对公民常见的数字场景进行权益保护指导,让普通公民完全可以运用《指南》实现自身数字权益的保护,具有极强的实用性和良好的可推广性,建议在社会各界广泛落地应用。
在研讨环节,中国互联网协会调解工作委员会秘书长王斌围绕《互联网纠纷调解与公民数字权益保护》展开讨论,她强调,加大互联网纠纷调解力度是当务之急,全面推广《指南》有助于提高调解效率,确保公民数字权益得到切实保障。权益保护不仅是互联网健康发展的基石,更是构建和谐数字社会的关键,这一工作应从公民做起,自下而上推动,才能真正深入人心,为互联网世界的长远发展保驾护航。
北京乐土乐品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运营总监张长兴表示,作为《指南》的联合推广方,乐土将结合最新互联网技术成果,为互联网现实问题与网络治理、社群治理提供全面的解决方案路径,持续构建高价值互联网社区。北京市法律援助基金会网络维权项目负责人杨慧指出,公民在数字时代的维权之路充满挑战,尤其是当涉及金额较小时,往往难以引起足够重视,《指南》的推广落地必将为数字时代的法律援助开辟新的道路。北京数字经济产业知识产权联盟秘书长王斌强调,在数字时代,软件企业应承担起更大的责任,通过技术创新与规范管理,确保用户的数字权益不受侵害,为构建安全、可信的数字环境贡献力量。
在总结发言中,北京市海淀区工商联副主席兼秘书长黄何表示,海淀区是全国数字经济企业的聚集地,孕育了众多互联网行业的龙头企业,《指南》的发布对海淀区工商联服务互联网企业而言,犹如一场及时雨,对积极引导企业强化合规意识,使互联网用户与平台之间形成良性互动,具有深远的推动意义。
据悉,今后《指南》将于每年末持续更新发布,确保其内容始终与数字权益领域的最新发展保持同步,汇聚社会各界多方力量,共同梳理公民数字权益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修改情况、数字权益热点前沿问题以及最新判例,及时吸收最新法律动态和实践经验,权威性地总结当年工作、指导来年工作,推动公民数字权益保障工作与时俱进、持续提升,为公民在日益复杂的数字环境中,不断提供更加全面和深入的权益保障。
来源:中国妇女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