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最新动态 > 12321提醒:开学季警惕6类陷阱 守护财产安全
最新动态
12321提醒:开学季警惕6类陷阱 守护财产安全
2025-08-295

开学季来临,学生及家长各类需求集中,这也让诈骗分子有机可乘。12321受理中心结合往年涉诈案例和用户投诉情况,为大家梳理了6类高频开学涉诈陷阱,并提供防范技巧与维权方法,助力大家守护自身财产安全。

一、6类高频开学涉诈陷阱,逐一拆解

(一)涉嫌“假冒班主任/学校”收费诈骗

诈骗分子会通过非法途径获取学生的班级、姓名、家长联系方式等信息,随后伪装成班主任或学校工作人员,加入家长群或私下联系家长。他们以“预缴学费”、“书本费”、“校服费”、“军训服装费”及“疫苗接种费”等名义,发送虚假收款码或银行账户,并以“限时缴纳”制造紧迫感,催促家长转账。

(二)涉嫌“开学礼包/学习用品”虚假营销诈骗

在社交平台或是校园周边,诈骗分子会发布“开学大礼包”广告。广告中声称礼包内包含“同步教材、名师网课、护眼台灯”等实用学习用品,且价格远低于市场价,以此诱导家长或学生点击链接付款。付款后,消费者要么收到劣质假货,要么直接被诈骗分子拉黑,遭遇 “付款后不发货” 的情况。

【变种形式】:部分诈骗链接中暗藏钓鱼程序,一旦用户点击,手机内的银行卡信息、支付密码等隐私数据就可能被窃取。

(三)涉嫌“校园贷/培训贷”套路诈骗

这类诈骗主要针对大学生,尤其是入学新生。诈骗分子抓住大学生可能存在的“学费不足”、“报培训班”、或“买数码产品缺钱”的需求,以“无抵押、低利息、秒到账”为诱饵,诱导学生下载虚假贷款APP,并签订“不平等合同”。后续,诈骗分子会以“手续费”、“保证金”、“解冻费”等名义要求学生额外缴费,或者故意制造“逾期”情况,逼迫学生偿还高额利息。

【风险警示】:“校园贷/培训贷”诈骗不仅会使学生遭受财产损失,还可能因“被贷款”影响个人征信,甚至引发后续的催收骚扰,给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带来极大困扰。

(四)涉嫌“假冒学长/学姐”推销诈骗

诈骗分子会伪装成“高年级学长/学姐”,在新生报到点、校园群内主动与新生搭话,利用新生对学长学姐的信任,以“学长经验”为由推荐“必备物品”。具体推销形式多样,包括:推销高价“考研/四六级复习资料”,而这些资料大多是过时内容或复印盗版;推荐“校园电话卡”,实际该电话卡包含高额套餐费、捆绑消费,且后续注销困难;诱导新生加入“付费社团/考证班”,但收费后却不提供任何实际服务。

(五)涉嫌“助学金/奖学金”诈骗

诈骗分子冒充教育局、学校“资助中心”的工作人员,通过电话或短信联系学生及家长,谎称“可申领国家助学金/新生奖学金”。但要获取这些资助,需要先缴纳“申请费”、“手续费”、“账号激活费”,或者要求学生及家长提供银行卡号、身份证号、短信验证码,以此实现转账盗刷的目的。         

【关键提醒】:国家及学校的正规助学金、奖学金,均“不收取任何费用”,而且申请流程会通过学校官网、班级通知等官方渠道发布,绝对不会以“私下电话/短信”的形式通知。

(六)涉嫌“兼职刷单”诈骗(针对大学生)

诈骗分子在校园论坛、兼职群内发布“开学兼职”信息,宣称“刷单赚佣金,时间灵活,日赚 200+”。在诈骗初期,为了获取学生的信任,诈骗分子会让学生刷小额订单,并及时返还佣金。待学生放松警惕后,诈骗分子便要求学生刷大额订单,之后却以“任务未完成”、“系统故障”为由拒绝返还本金,甚至诱导学生“垫更多钱解锁提现”,导致学生损失进一步扩大。

【法律提示】:“刷单”本身属于违法行为,不受法律保护,一旦被骗,维权难度较大。

二、3 个核心防范技巧,避免踩坑

(一)“官方渠道”优先核实

当涉及缴费、助学金申请、班级通知等事项时,务必通过“学校官网、正规家长群(加入前需班主任验证身份)、校园教务处电话(从学校官网查询,切勿相信陌生号码)”这三个渠道进行三重核实,不要轻易相信“私聊消息”和“陌生来电”。

新生在加入校园群时,要确认群内是否有班主任、辅导员等官方人员,避免加入“非官方自建群”,以防落入诈骗分子设下的圈套。

(二)“钱不外流”守住底线

凡是遇到要求“先交钱”的情况,比如缴纳手续费、保证金、激活费等,都要提高警惕。要知道,正规机构和学校不会要求“先缴费再办事”。

同时,不要向陌生账户转账,不扫描非官方提供的收款码,也不轻易透露银行卡号、身份证号、短信验证码,尤其是支付验证码,它等同于“银行卡密码”,一旦泄露,财产安全将面临严重威胁。

(三)“理性消费”拒绝诱惑

面对“低价开学礼包”、“高佣金兼职”等诱惑时,要保持理性,不贪小便宜,牢记“天上不会掉馅饼”。通常情况下,低于市场价的商品大概率是假货,或者背后隐藏着诈骗陷阱。

如果大学生有贷款需求,建议优先选择正规金融机构设立的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渠道进行申请,坚决远离“校园贷”、“套路贷”,避免陷入债务危机。

三、被骗后如何维权两步走

(一)保留证据

一旦发现被骗,要立即截图保存诈骗分子的聊天记录、转账凭证、虚假广告截图,同时录制通话录音等。还要详细记录对方的手机号、微信号、银行卡号等信息,这些证据将有助于警方追踪诈骗分子,为后续维权提供有力支持。

(二)及时报案

若被骗后,可直接向当地派出所报案,提交之前保留的证据,并积极配合警方调查。

与此同时,可通过12321 举报中心(官网:www.12321.cn;微信公众号:“12321 举报中心”)举报虚假链接、涉诈电话、钓鱼 APP,防止更多人上当受骗。

若涉及“校园贷”、“非法催收”等金融领域的,还可向中国互联网金融举报信息平台(www.nifa.org.cn)投诉,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开学季是新旅程的开始,同时也是防范诈骗的关键时期。无论是学生还是家长,都要时刻保持“警惕心”,不轻易相信陌生信息,不盲目转账,避免受骗,顺利开启新学期的生活。




来源:12321受理中心


点我访问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