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最新动态 > AI领航杯丨“人工智能+”应用与技能大赛——AI+IT研发运营赛道启动征集
最新动态
AI领航杯丨“人工智能+”应用与技能大赛——AI+IT研发运营赛道启动征集
2025-06-185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关于“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开展‘人工智能+’行动,培育未来产业”的重要精神,中国互联网协会(以下简称“协会”)启动首届“AI领航杯”全国“人工智能+”应用与技能大赛(以下简称“大赛”)。大赛以“智融千行百业,技拓无限可能”为主题,围绕“以赛汇智”、“以赛引才”、“以赛育产”的赛事目标开展工作。现AI+IT研发运营专题赛道正式启动征集,欢迎踊跃参加,赛道详情如下。






一、组织机构

(1)主办单位:中国互联网协会


(2)承办单位: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

(3)协办单位: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TC628标准推进委员会

二、赛道背景

AI+IT研发运营赛道面向各行业大型央国企、互联网企业及科技型中小企业,旨在推动人工智能在信息技术研发运营领域应用推广,实现企业数字化向智能化演进,助力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目前人工智能已深入IT业务、需求开发、测试集成、发布运维、度量反馈等各领域,深度赋能研发运营全生命周期。通过本赛道征集各行业AI赋能IT领域的真实场景和先进实践,结合重点行业特点与需求(如金融、通信、互联网),广泛探索AI应用场景。


三、竞赛内容

赛道计划下设多个方向,项目范围包括以下类别:


AI+DevOps、AI+需求管理、AI+业技融合(业务价值)、AI+IT研发管理、AI+知识工程、智能助手(PilotOps)、智能运维(AIOps)、智能监控(可观测)、智能化测试、智能化风险控制、智能化项目管理、智能化应急管理、智能化成本度量、AI+研运安全、数字员工、智能化用户体验、AI+效能度量等研发运营专业领域。

参赛单位可在赛道下设范围内择一或多个领域进行申报,申报项目应满足以下要求:

  • 项目申报单位(申报人)须严格按照分赛道的内容和范围进行项目申报,不在分赛道范围内的不予受理。

  • 申报项目应具备明确的成果、目标和一定的经济价值;

  • 项目负责人一般应具备高级及以上职称或硕士及以上学历;

  • 同一企事业单位只能在赛道内申报一项,不得将内容相同或相近的项目重复申报,凡属重复或同时申报的,取消参赛资格。

四、参赛对象

参赛单位及团队需主要从事IT研发运维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且满足以下条件:


1.项目申报主体应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登记注册,且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及其他具备研发或科技服务能力的单位;

2.项目申报主体为企业的,其申请当年及前一年内未发生重大安全、重大质量事故和严重环境违法行为,且未列入经营异常名录;

3.参赛项目的相关专利、技术、产品产权清晰,无产权纠纷;

4.企业注册时间或孵化项目团队成立时间原则上不低于3年。

五、赛程安排

(一)报名阶段(6月中旬-8月20日)


参赛选手可登录大赛官网https://ailh.isc.org.cn/进行线上申报。

(二)赛道初赛(8月下旬)

本赛道统一组织参赛单位进行线上初赛评审,参赛单位派出代表对申报项目进行讲解和答辩,并由各行业IT领域领导专家对项目打分。赛道组委会统计分数结果,并公布最终决赛名单。

(三)赛道决赛(9月上旬)

决赛入围团队进行统一线下答辩路演,决赛专家进行评审,决出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及优秀奖。

(四)全国总决赛(9月下旬)

组织专家对入围项目进行评审,最终评出总决赛获奖项目。

(五)颁奖仪式

AI+IT研发运营赛道评选结果在中国信通院承办的XOps产业创新发展论坛上进行。

全国总决赛结果在协会第四季度举办的2025“AI中国”发展大会上为获奖团队、优秀选手及突出组织单位颁奖。

六、注意事项

1.报名参与本次大赛不收取任何费用。


2.申报项目需真实、准确,不存在任何虚构、篡改、伪造等不实内容。

3.申报项目的创意构思、技术方案等,不得存在抄袭、剽窃他人成果,或侵犯任何第三方知识产权、商业秘密及其他合法权益的情形。凡申报需签订承诺书,一经发现虚假信息则取消参赛资格。

4.评审期间,参赛团队须按照大赛组委会的要求补充提交参赛项目有关材料。所有已提交的相关材料原则上不予退还。

七、联系方式

(AI+IT研发运营赛道咨询)

刘昭炜 13021060029
白瀚雄 15910769206
白璐 15311526860


(大赛总咨询)
李金穗(创新发展与人才工作部)13310008507
李胜菊(创新发展与人才工作部)13919461691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下载附件内容


附件:首届“AI领航杯”全国“人工智能+”应用与技能大赛项目申报书




供稿:创新发展与人才工作部

编辑:沈  丹

审核:董  畅

点我访问原文链接